水口下源村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
临江古村成农业观光村
下源村美丽的小花园。
下源村位于惠城区水口街道中部,紧邻东江,与仍图隔江对望,古称源塘,明代万历初年建村,如今有4000多名严氏族人聚居于此。
近年来,下源村凝聚村民合力持续绿化美化村庄,落实“三清三拆三整治”,提升村庄“颜值”。此外,立足地理优势,打造现代农业景观,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去年,下源村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
外立面改造4050平方米
走进下源村,笔直的村道干净整洁。“去年10月,我们村除了修整道路,还对村容村貌进行了提升,统一粉刷房屋外立面,一共改造了4050平方米。”下源村党总支部副书记严志德说。
为加快和美乡村建设步伐,下源村“两委”干部率先垂范,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围绕“绿美乡村生态建设、农房风貌管控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重点工作,引领带动村民自治。
全村域范围内落实了“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任务,包括村道两侧建筑整治工程、东江堤岸路硬化及设施完善工程、村庄主要入口道路绿化工程、下源村委会西侧道路亮化工程。截至目前,下源村已种植树木1245株,铺设草皮200平方米,清淤沟渠200余米。
人居环境的“细梳妆”,换来了村庄新“颜值”,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家住主干道旁的村民严锦照说:“原本我家旁边有约一亩荒地,通过村里改造,如今变成了小菜园。”
据悉,下源村先后获得“生态示范村”“宜居村庄”“惠州市文明村镇”“先进基层党组织”“广东省卫生村”“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等荣誉。
田园式农业景观看点多
除了整洁美丽的乡村风貌令人眼前一亮,下源村田园式农业景观也令人印象深刻。
下源村地处东江之滨,地势平坦,村内水系发达,“水、乡、田、园”相互环绕,并保留了大面积的农田、耕地及鱼塘,具有浓厚的水墨田园气息。近年来,下源村积极挖掘自身优势、抢抓发展机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村里有面积约100亩的番石榴基地、71亩现代化蔬菜大棚种植基地,还有3500多亩耕地,其中2500多亩流转给海纳农业、绿湖花卉等企业进行土地规模化经营,并引入旅游项目,农业生产与农业观光发展相得益彰,让下源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农业观光村,带动村民就业致富。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8万元。
接下来,下源村计划打通东江边6个池塘间的水道,在水上建景观桥、岸边建游船码头、村内建特色民宿和环水绿道,形成“村-塘-田-江”叠合的环形休闲游玩线路,为村民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游玩体验。
长者饭堂托起幸福“食”光
数百年来,崇文重教、耕读传家成为下源村一直奉行的家风家德。近年来,在乡贤们的大力支持下,下源村积极盘活老宅打造“春山书院”,成立严氏宗亲大学生互助团,成立下源村梦之源志愿队等。同时,修建老人活动中心及文化广场等公共基础设施,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美丽乡村。
家乡发展越来越好,激励了不少大学生返乡创业。90后党员严梦婷便是其中一位。如今,她和村委一起注册成立了强村公司,协助村里运营惠城首个乡村长者饭堂。“现在每天有130~150位老人来吃饭,其中60至74岁的老人每餐自费5元,75岁及以上的老人每餐自费2元,百岁老人和五保户免费。”严梦婷介绍,乡村长者饭堂不仅给农村老人,特别是失能、独居、空巢老年人解决了“做饭难”“吃饭难”问题,更为老人们交流提供了良好平台。
接下来,下源村将借助毗邻东江湾千亿产业园的区位优势,打造水乡综合体、网红打卡点等,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叶文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