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惠东县高潭镇黄洲村,一幅幅特色墙绘与当地风光相映成趣,新建的农产品加工车间机器轰鸣。这是当地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径。从2019年获得“市级示范村”称号,到2024年3月入选拟培育典型村行列,黄洲村党支部筑牢党建根基,化身推动乡村发展的“红色引擎”,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实现村集体收入“20万+”。
黄洲村党员干部上党课。
强基固本锻造乡村人才梯队
黄洲村历史底蕴深厚,红色遗迹星罗棋布。罗家祠,全国最早的区级苏维埃政权办公地之一,伫立在村里,承载着厚重革命历史。黄洲村党支部在罗家祠开展红色故事会,将红色文化融入乡村文化发展各环节,成为黄洲村发展的“红色动力”。
党员思想建设是干事创业的“总开关”。专题党课上,党员干部认真学习理论政策;主题党日活动里,大家热烈研讨乡村振兴的“最优解”,确保党的方针政策在黄洲村落地有声。同时,党员干部积极引导村民树立发展“一盘棋”思想,形成齐心共谋发展的共识。
组织建设是乡村发展的“硬支撑”。据介绍,黄洲村党支部抓牢党员队伍培养与管理,换届选举时精挑细选,一批能力过硬、担当有为的党员干部脱颖而出,充实村两委班子,为村庄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同时,聚焦年轻党员与后备干部培育,参加培训班“充电”,到实践一线“练兵”,稳步提升综合素质,为黄洲村发展备足“生力军”。
200亩撂荒地实现规模化耕种
黄洲村凭借本土资源禀赋,蹚出特色农业、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路径,鼓起集体“钱袋子”。
黄洲村在土地流转、集体经营方面双管齐下,盘活200亩撂荒地,实现规模化、集约化耕种。牵手省级龙头企业——惠东县好彩蜜柚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打造茶叶种植示范基地,打通“农户+公司+销售”产业链,助推农产品深加工,提升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整合茶叶、柚子等特色物产,借镇政府、国企、驿站多元渠道,拓宽销售范围。修缮罗家祠等红色景点,举办民俗节庆,文旅融合引客来,“流量”变现促增收。
2024年以来,黄洲村在乡村治理方面打出“组合拳”,1200株新绿迎风而立,3公里截污纳管高效铺设,村道硬底化工程稳步推进,6公里河道整治河水变清澈。
“接下来,黄洲村将坚持党建引领,深化企村合作,发力一二三产业融合,聚力打造‘一村一品’精品工程,提升经济效益,为‘百千万工程’添砖加瓦,助推高潭镇乡村高质量发展。”高潭镇有关负责人说。(惠州日报记者洪鹊儿 通讯员罗培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