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纪委监委为发展注入“廉动力”营造“廉生态”
以高质量监督护航高质量发展
市纪委监委监督检查组进园区开展监督检查。
监督检查组对大亚湾某园区工地实地走访。惠州日报记者张艺明 摄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这是惠州今年1~2月经济发展成绩单,也是全市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的良好开局。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监督。今年年初,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先后召开,为做好全年经济工作领航定向。市纪委监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的一系列重要部署,贯彻落实省纪委监委和市委部署要求,立足职能定位,找准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着力点,以高质量监督推动经济工作决策部署落实落地,为惠州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提供有力保障。
聚焦重点强化保障
进园区、企业、镇村开展专项监督
人勤春早,实干争先。省委省政府赋予惠州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使命任务,惠州开年即启动推动高质量发展活动周系列活动,向全社会传递信心与决心。
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哪里,监督重点就跟进到哪里。春节过后,市纪委监委迅速印发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监督专班工作方案,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成立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安全生产等监督专班,聚焦推进招商引资重点任务、重点项目签约、建设、投产以及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培育新质生产力等工作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保障政策有效落实、项目廉洁高效推进。
“项目建设进度如何?”“执法部门检查频次是否过密?”……3月,市纪委监委成立3个监督检查组,深入全市7个县(区)的产业园区、科技企业、典型镇村开展专项监督检查,以更加有力有效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各监督检查组带着问题、带着监督工作清单走进一线,现场开展监督检查,听取意见建议,着力发现典型问题、深入剖析共性问题、推动解决一批突出问题。共检查县级千亿工业园区8个,走访及座谈企业29家,检查镇(街)19个、村(社区)40个,发现园区要素保障不够到位、市场监管存在短板、产业发展资源要素保障不够有力等18个方面共214个具体问题,并形成专门的监督检查情况报告。
“这个街道办涉嫌乱摊派、乱收费,要进一步核实研判,明确是否纳入问题线索。”对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市纪委监委监督专班召开专题会议,对问题逐个进行分析研判,分别予以督促提醒限期整改、开展约谈警示、通报曝光、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转问题线索等处置方式,确保做到精准处置。下一步,将持续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对损害群众利益的重点查处,深挖背后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失职失责等问题,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领导责任。
位于大亚湾开发区的惠州市新明海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新型储能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科技型企业,其新投资7.5亿元的新型储能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中。
“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优化政策服务方面有何建议?”监督检查组工作人员走进企业,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座谈交流、问计问需,同心合力推进项目高效建设。当得知企业老园区因场地受限导致员工“停车难”,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监督检查组第一时间协调属地及相关职能部门共同研究,制定解决方案,切实为企业解决后顾之忧,进一步打通束缚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卡点。
“我们将持续靠前监督、跟进监督,为新兴产业项目建设、科技企业创新发展排忧解难、清障护航,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紧盯重点项目、重大资金、重要环节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压紧压实政治责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优化营商环境
靠前监督助企业排忧解难
营商环境是经营主体发展之基、活力之源,优化营商环境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市纪委监委成立营商环境监督专班,瞄准投资者和市场主体面临的难点、堵点问题,自上而下全方位全周期护航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
“我们构建了党委统一指挥、党廉办统筹抓总、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惠州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全市各级各部门加强协调联动,定期互通信息,建立健全会商、调度机制,及时开展工作研商和调度,全力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和质量。坚持以下看上、透过问题看责任落实,选择一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重点区域,加强营商环境监测、沟通联络和服务保障,定期收集企业和群众对营商环境的意见和建议。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对发现问题详细列出整改清单,推动问题整改和制度完善,坚决纠治阻碍惠企利企政策落实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确保执行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
2024年,惠州专门成立营商环境法治服务监督中心,建立健全信息收集、分类处置、分析研判、长效治理、责任追究等5项工作机制,打造“1+10+N”营商环境法治服务监督工作新格局。截至今年3月底,市营商环境法治服务监督中心主动摸排、收集和接收问题线索共175件,各责任单位正依法开展案件办理和监督工作。
聆听企业的诉求、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推动企业享受优惠政策……在系列行动中,不少企业已经享受到了营商环境优化带来的红利。
“我们在专项监督中发现,部分企业对企业补贴政策了解不全面、不清楚,不知道能够申请哪些补贴,怎么申请。”近期,大亚湾开发区纪检监察工委在联合职能部门深入重点企业走访调研时,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意见建议,及时向相关职能部门反馈。当了解到企业在咨询登记业务时,会遇到电话繁忙有时难以接通的问题,该区纪检监察工委立即与职能部门研究,根据电话咨询业务量增长情况和企业需求,迅速增设了一条企业登记咨询服务热线,进一步便利企业业务咨询需求。
如今,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正往“深水区”前行。企业面临的难点、堵点问题往往更加复杂隐蔽,也是真正的痛点所在。
面对这种复杂情况,如何破局?市纪委监委形成优化营商环境总体思路,定下创新方式强化专项监督、加大问题线索直查快办、压实营商环境主体责任等具体举措,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得到有效执行,保障企业和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对发现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严肃查处,形成高压态势,持续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高扬监督执纪利剑
营造高质量发展“良好生态”
“大搞权钱交易,利用职务便利及本人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为他人在项目承接、职务提拔等方面谋取利益,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这是3月22日发布的《惠州市公安局原党委副书记、副局长赖南先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通报中的内容。
当日同时通报的还有惠州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原三级调研员刘子尧,其被开除党籍和公职,通报中写道:“纪法意识淡薄,大搞权钱交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在土地优惠政策、资金拨付等方面谋取利益,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
办案是最有力的监督。市纪委监委严肃查处了一批典型案件,加强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做好同级同类警示教育。通过查处“关键少数”违纪违法问题,震慑“绝大多数”,释放重拳纠治影响高质量发展问题信号,营造良好发展生态。
“自己的违法行为,损害了企业竞争公平性,破坏了营商环境,间接地影响了博罗的投资环境。”2023年,博罗县纪委监委对博罗县住建局党组成员朱某某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立案审查调查并采取留置措施后,他在忏悔书中这样写道。这个“深耕”房管领域的博罗县原房管局副科级干部,长期“靠房吃房”,最终也把自己送进牢房。
2023年11月,惠东县纪委监委对该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罗某、白花镇原副镇长张某等8名相关责任人进行立案查处,同时有2人被刑事拘留。原来,白花镇某村盐焗鸡被列为省级“一村一品”建设项目,由该县某农牧公司负责实施。该公司采取弄虚作假方式,用之前已经建好且面积不达标的点心厂冻库冒充“一村一品”项目冻库,虚假骗取财政资金100万元。上述相关责任人对该项目验收审核把关不严,该县纪委监委迅速精准开展执纪问责,对损害发展环境行为“零容忍”。
目前,市纪委监委正持续加大明察暗访和专项督查力度,紧盯服务窗口“庸懒散拖”,滥用自由裁量权、选择性执法、吃拿卡要、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干预插手企业合法自主经营、官商勾结破坏政治生态和经济发展环境等腐败和作风问题,依规依纪依法严肃查处。对贪污贿赂、权力寻租等涉企腐败问题,坚决追究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通过“集中检查+日常监督+公众监督”等常态化监督,督促全市各级党员干部自觉摒弃不良心态,真正把工作重心聚焦到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上来。
强化作风建设
增强高质量发展责任担当
高质量发展的推进过程,能反映出一个区域的干事创业氛围和活力,背后折射出领导干部的担当作为、清正廉洁。市纪委监委把作风建设作为护航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持续推进改作风、提效率、抓落实。
“感谢纪委监委的监督助力,现在工程建设项目验收效率高多了。”近期,龙门县9家企业负责人非常开心。在该县纪委监委牵头成立的作风监督专班监督推动下,这9家企业在1个月内就顺利完成了联合验收。
博罗县汇总分析6000余份调查问卷,剖析10余个典型案件,组织16个政务服务部门窗口负责人召开座谈会,走访9个县直部门和32家企业,分析近年查处的涉企政务服务问题线索,掌握存在的“吃拿卡要”等损害企业利益和破坏营商环境问题的突出表现及产生根源,形成了营商环境作风问题调研报告,提出一系列建设性意见建议。
清风正气托举发展之翼。2024年,市纪委监委牵头,在全市开展建设风清气正政治生态为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提供坚强保障“十大行动”,其中包括营商环境优化行动、工程建设领域整治行动、“四风”突出问题整治行动、干部队伍效能提升行动等44项具体任务。
同时,进一步健全治理为官不为、完善容错纠错正负面清单机制,把严管和厚爱结合起来,旗帜鲜明支持干部敢闯敢干、锐意进取,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推动形成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浓厚氛围和生动局面。
“我们坚持系统思维和全周期管理理念,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聚焦常态长效,坚持“三不腐”一体推进,以有力监督执纪问责推动强化监管、完善制度、堵塞漏洞、优化治理,从根源上预防老问题复发、新问题滋生,确保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百千万工程”、制造业当家战略、科技创新等取得新成果,为惠州市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提供坚强保障。
惠城区纪委监委:
以高质量监督助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企业是创新的主角,必须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导地位。”近日,惠城区纪委监委聚焦企业发展需求,坚持问题导向,联合职能部门开展现场监督,着力打通企业创新发展的“肠梗阻”。
位于惠城区的惠州市豪鹏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生产研发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的“高精尖”企业,年产值约19.8亿元。为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惠城区纪委监委定向发力,助推区高新园管委会成立重点企业服务队伍,由分管领导担任企业服务官,通过实地走访、主动问需于企,高效为企业协调解决了信号基站室分问题。
“像豪鹏科技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必须以良好的营商环境呵护企业创新创业热情。”惠城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以来,惠城区纪委监委贯彻省、市、区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聚焦重点任务全面构筑“大监督”格局,建立健全保障高质量发展清单化机制,分批次推出重点监督清单,压紧压实高质量发展政治责任。重点聚焦破解“卡脖子”难题开展专项监督,推动主责单位切实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责任感使命感。今年1~2月,共通过监督检查发现问题147个,均责成主体单位迅速整改落实。
日前,惠州市利元亨投资有限公司四期项目在扩容过程中遇到了用地难题。在惠城区纪委监委监督推动下,联合区有关职能部门合力攻关,探索试行“先租后让”工业供地新模式,配套落实优惠地价支持政策,精准匹配企业需求。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更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惠城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成立高质量发展监督、营商环境监督、安全生产监督3个专班,围绕“服务经济、服务企业”持续创新监督形式、细化监督举措,以精准有效的监督全力护航高质量发展。
驻市市场监管局纪检监察组:
紧盯关键环节 保障资金安全
近年来,社会上存在不法人员、不法企业,为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瞄上政府扶助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这块“蛋糕”,编造虚报项目,甚至注册“空壳”公司,意图套取骗取财政资金。
针对新情况新问题,驻市市场监管局纪检监察组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积极探索建立健全专项资金全链条监管工作机制,开展专项资金发放核查工作,成功避免专项资金146万元的损失,有力有效保障资金使用安全。
驻市市场监管局纪检监察组紧紧围绕惠州市高质量发展中心工作和目标任务,聚焦市市场监管局重点资金、重大项目,经认真研判,选择2023年市政府设立的惠州市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专项资金(400万元)立项的25个单位62个项目,开展专项核查工作。多方组成的核查小组在此过程中发现5家申报单位存在经营异常的问题线索,后据市市场监管局进一步核实,初步认定5家申报单位存在申报材料不真实、弄虚作假的行为,立即暂停发放相关项目资金并拟决定取消5家单位申报的全部资助项目。
接下来,驻市市场监管局纪检监察组将充分运用此次专项核查成果,总结提炼经验做法,分析找准薄弱环节,以点带面系统排查,强化警示震慑作用,推动形成“发现—查处—整治—警示—提升”的闭环工作机制,保障资金效益发挥,扎实推动市场监管领域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文/图(除署名外) 惠州日报记者袁畅 通讯员惠纪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