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大小 :  小   中   大 ] [ 打印 ] [ 关闭窗口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我们的节日
良风美俗日 人月团圆时
时间 : 2022-09-10 11:14:00   来源 : 惠州文明网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如约而至。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节、清明节并称为我国的四大传统节日。在惠州,过中秋节亦称“过八月十五”,习俗众多,既有拜月赏月、吃月饼、扎灯笼、玩灯笼、对山歌等传统活动,也有客家人拜山祭祖、蓝田“舞火狗”、高潭舞龙等特色活动,这些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中秋习俗,既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惠州人相互祝福、喜庆团圆的美好写照。

  吃月饼“拜月光”

  圆圆的月饼,象征团团圆圆,成为中秋节的一个符号。

  吃月饼,是全国各地中秋节的必备习俗,惠州亦然。每逢中秋临近,惠州大街小巷便月饼飘香。中秋团圆之际,拜月赏月习俗在惠州源远流长,惠州人称为“拜月光”。

  《惠州民俗》作者林慧文表示,按惠州习惯,月饼之外,常有一种用白糖糯米粉做成的白饼,谓“月光饼”,这是惠州民间拜月光的专用品;此外还有瓜果类,如板栗、菱角、青榄、红柿、芋头、柚子等惠州地方特产“六大件”,以及香蕉、菠萝、花生等,也是人们常用的拜月光物品。

  中秋节,是我国的三大灯节之一。一般在中秋节前,人们便着手准备制作灯笼,惠州话称“伯灯笼”,原料为彩纸、彩带、竹子,经过火烤、扎纸、裱糊等工序才大功告成。

  在惠城区桥东下塘街,有一个传统纸灯笼街边铺,铺主人、70岁的退休老人林志武每年中秋期间在此扎灯笼、卖灯笼。

  惠州人的中秋节活动,还有一项唱山歌,惠州话称为“驳山歌”,客家话则称为“对山歌”。

  惠州山歌主要产生于民间劳动之中,是民歌的一种,歌词为当地群众口头语。中秋之夜,闲暇之余,人们集结于山旁、草地或河堤上,边唱边听边赏月,增加节日趣味和增进感情。

  舞龙+“舞火狗”

  惠州的中秋节也有较为独特的活动,如惠州大部分客家人会在农历八月特别是八月十五拜山祭祖。还有更为特别的,就是蓝田“舞火狗”和高潭舞龙。

  每年中秋之夜,“舞火狗”仪式便会出现在龙门县蓝田瑶族乡杨屋村。一曲用方言反复吟唱的民谣《舞火狗》,古朴独特。在歌声中,身捆黄姜叶、山藤,头戴插着香火的竹帽的瑶族少女,装扮成“火狗”,翩翩起舞,驱邪纳吉,宣示成年。

  有专家考究认为,作为一种民间传统文化,蓝田“舞火狗”已有300多年历史,并且是我国唯一以图腾祭祀与少女成人礼相结合的民间祭祀形式。2006年,“舞火狗”被列入广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惠州的一张文化名片。

  与蓝田“舞火狗”遥相呼应的,是惠东高潭舞龙,延续百余年。高潭民谚云,“中秋舞龙便人畜太平,不舞则瘟疫流行”。高潭中秋节舞龙有两个村子参与,一个是黄洲村黄坑村民小组,舞的是草龙(俗称“火龙”“秆龙”);另一个是新联村寨排村民小组,舞的是布龙(又称“灯龙”)。

  对高潭人来说,中秋节舞龙的意义不仅是祈福驱邪,还是当地中秋节最大型的娱乐活动,是高潭独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曾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