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大小 :  小   中   大 ] [ 打印 ] [ 关闭窗口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2024年专题 > 党的创新理论
党的创新理论|“百千万工程在惠州”宣讲活动走进惠城
时间 : 2024-05-14 11:45:00   来源 : 惠州日报

“百千万工程在惠州”宣讲活动走进惠城

小故事讲述大发展

小小宣讲员描绘鹿颈村未来的美好蓝图。

惠城区文广旅体局的宣讲队伍为观众带来宣讲节目《此心归处》。

  “领头雁”带领村民完成墨园蝶变,村娃眼中的家乡每天都有新变化,三代人接力讲述“每一代人的坚守”……5月11日,“干在一线 讲在一线”“百千万工程在惠州”惠城宣讲活动在横沥镇墨园村举行。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岗位的宣讲员以微小角度切入,从个体、家庭和工作入手讲述“微故事”,描绘惠城“百千万工程”发展中个体的时代价值,引发现场观众共鸣,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百千万工程”实践第一线,努力把“村美民富 生活幸福”的美好蓝图变成现实。

  宣讲员讲述各自领域“新、活、实”精彩故事

  “百千万工程”实施过程中,究竟要干什么、怎么干?

  活动现场,惠城区委党校校务委员、政治讲师徐茂菲说:“通过‘百千万工程’的推进实施,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努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助推广东高质量发展。”惠城区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惠城区“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成员李秋林以知识问答互动,普及“百千万工程”理论知识,让广大群众真正了解“百千万工程”要干什么、怎么干。

  “百千万工程”的实施,靠的是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一茬接着一茬干的干劲拼劲。宣讲员声情并茂地讲述着惠城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不同战线和各自领域“新、活、实”的精彩故事。

  童声朗朗,细说变化。“我们的校园更宽敞整洁了,种满了好看的绿植。我们可以上科学信息课……”小小宣讲员们描绘着鹿颈村未来的美好蓝图,述说各自的梦想,演绎着乡村振兴和乡村教育发展带来的新变化。

  爷爷的长征路,到爸爸的扶贫村,再到孙女的乡村振兴故事,变化的是时间,不变的是代代儿女奔赴乡村推动山村蝶变,谱写动人华章。博罗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一级行政执法员邹采悠娓娓道来自家三代人的“长征”故事,观众为之动容。

  身边好人讲好身边好事。“10年公益之路从未间断,市三院副院长、‘耳聪’公益项目牵头人王豪带领2000名参与项目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筹集了1360万元善款,400名听障儿童得到救助。听见的美好,一个都不能少!”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宣传干事陈述,讲述了10年“耳聪”公益项目动人又温暖的故事。

  “今天,我看了区文广旅体局的宣讲队伍带来的节目《此心归处》,感触颇深。回顾墨园村‘百千万工程’所有成绩的取得,无不源于点滴日常的努力。作为奋斗在一线的基层党员干部,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我要更努力投身工作,帮助墨园发展建设。”墨园村党支部书记刘红兰有感而发。

  谋划推出“惠说新语”理论微宣讲栏目

  “干在一线 讲在一线”惠州基层宣讲工程·“百千万工程在惠州”宣讲活动于4月正式启动。宣讲聚焦“百千万工程”,重点讲好“百千万工程”作为头号工程的重大意义,讲好“百千万工程”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

  日前,该活动走进惠城,讲述了惠城以“抓两头促中间”助推“百千万工程”镇村建设以及抓产业发展,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的思路举措;讲述了惠城抓人居环境,有效改善群众居住生活空间的鲜活经验;讲述了惠城抓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满意度的突出成效;讲述了惠城抓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强大合力的措施效果……

  惠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贺海浪说,惠城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典型镇村换上了全新靓丽的面貌,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接下来,惠城要通过理论宣讲力量,让身边人讲好身边事,讲好高质量发展的故事,凝聚干事创业的合力,助推“百千万工程”的实施。

  围绕“百千万工程”的实施,惠城将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落实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创新学习方式,开展现场观摩、沉浸式体验教学,常态化开展巡听旁听、情况通报,不断提升学习质量和效果,学出绝对忠诚、学出坚定自信、学出使命担当。

  在创新宣讲方式上,坚持走好群众路线,推动理论宣讲深入人心。加大对惠城“1+16+N”宣讲体系的统筹力度,谋划推出“惠说新语”理论微宣讲栏目,充分利用“两中心一平台”(区融媒体中心、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学习强国”惠城融媒号),广泛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推动理论宣讲走深走心走实,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接下来,惠城将积极推进高质量发展微宣讲大赛,以“小切口”讲好“大主题”,让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锻造熟悉政策、扎根基层、联系群众的理论宣讲队伍。面向全区开展宣讲短视频征集评选活动,精心制作推出一批主题鲜明、导向正确、形式新颖、富有创意的短视频作品,提升网络宣讲效能。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叶文青 通讯员刘海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