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广东过大年·一起“惠”美好·南粤年俗大观|打米澄了喂!惠州应节小吃米澄满口浓香解乡愁
时间 : 2024-02-10 16:09:00   来源 : 惠州日报

  春节来了,提着米和糖、拿着木柴、牵着弟弟妹妹的手,满脸欣喜只为现场制作一锅米澄。这是惠州地区60后、70后、80后童年满满的回忆。

  米澄是惠州地区春节时的一种应节小吃。米澄不仅能为老一辈人解乡愁,还被烙上了深深的文旅符号,变成旅游产品,让村民增收致富有了新法宝。在博罗县,不少地方的村民保留着制作米澄的手艺,湖镇镇下村村就是其中一个。

  制作诀窍

  控制火候搅拌均匀

  “嘭!”一声巨响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打米澄啦!”附近的村民立刻围了上去。在湖镇镇下村村,村民邓培兴还保留着打米澄的手艺。每年入冬后,他都坚持为群众打米澄,既为增加收入,也为给村民和外出乡贤解乡愁,更为留住这一传统手艺。

  米澄,下村村的村民称之为“米糕”,是博罗及周边地区客家人过年时必不可少的一种小吃,主要由米和糖制作而成,外加一些花生、芝麻等配料。

  邓培兴15岁就开始打米澄,到现在已有40余年。他说,打米澄,要控制爆米花的火候,煮糖要注意搅拌,加花生、芝麻的时间要拿捏准。

  第一步,把米装入特制的铁罐,架火焖烤。特制铁罐的手柄处有个气压表,到了既定的气压数值就可以将其爆开,一般要焖烤30分钟。“时间到后,用脚一踏,把铁罐打开,就会发出嘭的巨响,爆米花就会随着气压弹进袋子里。”邓培兴话音刚落,只听嘭的一声,爆米花喷涌而出,散发出阵阵香味。

  第二步,将白糖倒进锅里,用大火干煮,直到白糖全部熔化,再放入生花生,待花生差不多熟了,再放入生芝麻,滚煮一会,将爆米花倒入锅内,通过不断搅拌让其与糖浆、花生、芝麻充分融合。“生花生倒入白糖浆里干煮,熟后很爽脆,就像炒的一样。”说起这一步骤的诀窍,邓培兴说,“一定要用生花生,这样花生就不会因为烧得太熟、太脆而容易碎。芝麻一定要后下,不然会太焦。”

  第三步,爆米花在糖锅内搅拌均匀后倒入长方形木框,用工具反复碾压将其压实,然后切块,一个模子刚好能切120块,很匀称,切好后香喷喷的米澄就制作好了。米澄金黄油亮很是诱人,咬一口顿觉爽口清脆,满是回忆。

  发展前景好

  乡村越来越好,米澄变特产火起来

  “以前这个时候,村民都在排队打米澄,很热闹,很有年味。”邓培兴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每到春节临近,打米澄的手艺人就会入村为村民打米澄。

  从一个排队等打米澄的少年,到打米澄的手艺人,打米澄对邓培兴而言就是乡愁,也是家乡的烙印。打米澄这门手艺,他是从老一辈那里传承下来的。下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邓溅明说,在下村村家家户户都会打米澄这门手艺。上世纪90年代,每年腊月二十,村里的男子都会三两组合骑着自行车,带着工具到别的村子去打米澄,多挣点钱,让新的一年过得更加殷实、宽裕。

  邓溅明也是打米澄的一把好手。那时,每到春节临近,他都骑着自行车一路打米澄,一直打到河源,一出去就是10天,到了除夕当天才回家过年。“那时加工费1元一锅,后面涨到2元,三个人一伙,回来时每个人能分到三四百元,大家都很开心。”邓溅明说,米澄是美食,对他们而言也是一门谋生的手艺。

  “随着时代的发展,打米澄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邓溅明说,现在过年糖果、饼干很多,米澄也不再是春节招待客人不可缺少的年货了。不过,仍有一部分手艺人在坚守着,邓培兴就是其中一个。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热闹起来了,打米澄又渐渐火了起来。邓培兴说,近几年,外地游客多了,不少人冲着米澄这口家乡味道找到他。下村村还将米澄(米糕)作为当地的旅游特产进行包装。“百千万工程”落地实施,下村村变得更美,周边地区的乡村游也旺了起来。比如在新作塘花海,邓培兴现场打米澄,成为一种文化展示,吸引了游人围观,并纷纷下单购买。“多的时候,一天有几千元收入。”邓培兴高兴地说,乡村越来越好,村民致富路子也越来越宽,这是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给村民带来的最大最实在的红利。

  惠州日报记者李燕文 通讯员湖镇宣